经典笑话:妻子与侄媳的“君子”协定

换一个



分享链接:https://bbs.918dxs.com/duanzi/228529

笑话一:我的孩子叫我的侄儿爷爷

  孩子3岁多的时候回老家,遇到一个隔房的侄儿。老远他就喊“幺爸回来了!”然后,我们就站在路边,拉一会家常。这时,孩子对侄儿手上的锄头很感兴趣,就问“爷爷,你手上拿的是什么啊!”

  我连忙纠正,“叫哥哥”!孩子嘴一撅,“应该是爷爷!”在孩子的眼里,是没有辈分这个概念的,只有年龄,而年龄,是通过面部的苍老程度来判断的!

  去年回老家,孩子已经10多岁了,已经了解了辈分,再叫他叫哥哥,他也可以叫出来,但总是很尴尬的样子。

  笑话二:妻子与侄媳的“君子”协定

  每次过年,我都是和哥哥一家在一起——几十年,都这样。所以,妻子和侄媳们就会有很多接触。按照农村的习惯,她们应该叫我的妻子“幺妈”!结果,好几年,我都没听到侄媳们叫过妻子——举个例子,吃饭的时候,一般在楼下叫一声就行了,但侄媳们每次都到房间来喊!

  关于这件事情,母亲好几次很郑重的提醒侄媳们,说辈分很重要,该喊什么喊什么。但妻子总是和侄媳们相视一笑。

  后来,一个偶然的机会,和妻子单位的同事在一起吃饭,问起我的弟弟——我不是没有弟弟吗?我很诧异!原来,侄媳有几次来妻子的单位看她,自报家门的时候就说是“某某的弟媳”!

  呵呵,年龄相仿的人,彼此都不好意思,所以,就定了一个君子协定吧!

  笑话三:孩子坐上席

  去年回家,参加婚礼,我和妻子作为辈分最高的长辈之一,必须要到堂屋里的“贵宾席”就坐,我的孩子就跟侄儿们的孩子在外面。然后,外面一阵喧哗,出去一看,原来,我的孩子坐着下边,一个胡子花白的老头和一个中年人坐在上席上。知客(也就是外面所说的司仪)认为不妥,要我的孩子坐上席——因为,坐在上席上的那个中年人,辈分比我的孩子还低!

  于是,一个胡子花白的老头和一个小孩子坐在上席上,几个中年人坐在下席和两旁,成了一道奇观。

  其实,辈分,是宗族观念的延续,在某种程度上,还是人的一种来处——人啊,你要知道从哪里来,这是一个大问题!

  但随着迁徙的增多,人们这种辈分的观念,会越来越淡漠,只有在老家,那些特定的场合,才有意义——走出来,彼此不认识,哪里知道什么辈分呢?



拍片哥,拍片哥段子,段子,经典笑话:妻子与侄媳的“君子”协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