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傻傻分不清楚
刚去美国时,跑到西雅图找朋友玩。那个时候他正好在一个集市打工,帮老板卖围巾,我抱着能锻炼口语的心态和他一起去了。有一会儿他不在,我主动招揽客人卖出了两条围巾,在找钱的时候犯了难。
我需要找零,但是我并不认识这些硬币。大学读英语专业,却从未了解过国外的硬币,不认识哪个是 cent, dime, nickle。好在顾客很有耐心,还顺便给我普及了一下硬币知识。
2. 星巴克点餐
第一次用英文在星巴克点餐时,想吃“可颂”面包。“可颂”牌子上的英文是 croissant,我就想当然的读成了“哭绕i森特”,读了两遍服务员还没听懂。我就指着面包说,this,this... 后来才知道它应该念成/krwɑˈsɑ̃/。
同样我也把 Mojito /mə(ʊ)'hiːtəʊ/ 读成“莫急头”,把自助餐 buffet /bʊ'feɪ/ 读成“巴菲特”。一想当然就容易出错,闹了几次笑话后就养成了“有一点儿不确定就要去查清楚”的习惯。
3. for good
当年我毕业要回国支教时,同学问我"Are you going back to China for good?" 我还以为他是问我是不是要回国做好事...... 好尴尬。其实 for good 并不是“为了更好”的意思,而是“永久的”,相当于 permanently。